0520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丁仕美大篆書法中堂-釋文:“心泰身寧” - 第二頁. 白居易閒適詩中的佛教意境

丁仕美大篆書法中堂-釋文:“心泰身寧” - 第二頁. 白居易閒適詩中的佛教意境

文章索引
丁仕美大篆書法中堂-釋文:“心泰身寧”
第二頁. 白居易閒適詩中的佛教意境
第三頁. “心安是歸處”的曠達境
所有頁面

 

白居易閒適詩中的佛教意境

 

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詩歌數量最多的一個,他曾把自已的詩歌分為諷喻、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閒適詩是其詩歌人僕以的一個重要類型,他在《與兀九書》中寫道:“今僕之詩,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己下耳。時之所重,之所輕。至十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閒適者,思淡而詞迂,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表明他自己對十時人並不重視的閒適詩}一分珍視。自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詩歌琴酒樂其志。”他受這二種思潮影響都很深。自居易自稱“予棲心釋梵,浪跡老莊”,他師傅是中唐禪宗高僧佛光如滿和尚,曾十香山“結香火社”。自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建立草堂十廬山遺愛寺,“與湊、滿、朗、晦四禪師,追永、遠、宗、宙之跡”,他死時遺命家人把他“葬十香山如滿師塔之側”,可見他與佛門的因緣之深。從自居易的閒適詩來看卞要體現了以下四種佛教境界。

 

一、“佛法在日用處”的生活境

 

白居易生活的時代,興盛的時期。他和洪洲正是禪宗中馬祖道“洪洲禪'派的禪師有密切接觸。禪宗奉初“平常心是道”,卞張從凡境來體驗禪理,認為日常生活是建立禪悟生命的基礎,禪的體驗離不開日常生活,要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飯、洗缽中都感悟到真實才是修行。“佛法在日用行住坐臥處,喫茶吃飯處,語言相問,所作所為處。 ”(《大慧錄》)自居易接受了洪州禪中的“平常心”,把平凡的生活轉化為安詳愜意、充滿詩意、情趣盎然的閒適人生。他的很多閒適詩鋪敘諸如衣食傣祿等身邊瑣事,渲染著日常生活的安閒和身體的快適,藉此寄託自己心靈的愉悅,以此達到心蔬夜南里的平衡和安適。如:“置心世事外,無喜亦無憂。終日食,終年一布裘。寒來彌懶放,數日一梳頭。朝睡足始起,酌醉即休。 ”(《適意二首》):“空腹一盞粥,飢食有餘味。簷半床日,暖臥因成睡。錦袍擁雙膝,竹幾支雙臂。從旦直至昏,身心無一事。 ”(《閒居》);“食飽拂枕臥,睡足起閒吟。淺酌一杯酒,緩彈數弄琴。 ”(《食飽》)還有諸如《官舍內新鑿小池》、《春寢》、《垂釣》、《栽杉》、《食筍》、《新栽竹》、《早梳頭》、《沐浴》等等看起來都是有關吃穿子}行、微不足道血瑣碎的日'常世俗生活,白居易以自足自適的心理化解了現實的憂患,在現實生活中完成超越,正是體現了他隨緣仟運、知足保和的佛教生活境。

 

二、“角蟲目皆菩提”的審美境

 

禪棲息於大自然中,自然處處皆是禪機的啟悟。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滿目青山起白石”。 “如何是靈泉境?師曰:枯椿花爛漫”。 “如何是鏡中人?師曰:子規啼斷後,花落布階前”。 “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紅日照青山。”(《五燈會兀》)“無情有佛性”,佛性不}卜於眾生有情,{的且也蘊含在一切有情、無情的“萬法”之中,所謂“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白居易愛好登臨覽勝。為杭州太守時,“郡在六百日,入山}一二回。”(《留題大竺靈隱兩寺》)白居易有不少寫景的“閒適”之作,“湛湛玉泉色,悠悠浮石身。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手把青竹杖,頭戴白綸巾。興盡卜山去,知我是誰人。”(《題玉泉寺》)真是心與境諧,其樂己極。又如“渭水綠溶溶,華山青崇崇。山水一何朋,君子在其中。”(《旅次華州,贈袁右叢》);“江城寒角動,沙洲夕鳥還。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晚望》);“陽叢抽茗牙,陰竇洩泉脈。熙熙風土暖,高高石嵐積。散作萬壑春,凝為一氣碧。身閒易澹泊,官散無牽迫。”(《春遊二林寺》);“石門無舊徑,披棒訪遺跡。時逢山水秋,清輝如古昔。'常聞慧遠輩,題詩此岩壁。石覆薄苔封,蒼然無處覓。蕭疏野生竹,崩剝多年石。”(《游石門洞》)等等,展現了明朋如畫、意味雋水的大自然。他寄情山水,在山水的啟迪卜得到靈魂的淨化和心靈的昇華,從血體察到大自然超然的意趣。自然景物有時也成為自己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了人性和人格,一切莫不顯露出活潑的禪的生命,物我交融,旱現出佛教“觸目皆菩提”的審美境。當然,這種美景也只為擁有禪的意識和眼光的人旱現。白居易感嘆過:“雪盡終南又一春,遙憐翠色對紅塵。千車萬馬九街上,回首看山無一人。”(《過大門街》)

 

詩人在l[ll對澄明鮮活的大自然的時候,l[ll對一花一葉、一山一水時,都能寄託學佛參禪的心得。他說:“步月憐清景,眠松愛綠蔭,早年詩思苦,晚年道情深。夜學禪多坐,秋牽興暫吟。悠然兩事外,無處更留心。”( 《閒詠》)他看到干枯的桑樹,認為:“道傍老枯樹,枯來非一朝。皮黃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憂者,非因外火燒。” (《枯桑》)夜半聽到松聲,“蕭寥發為聲,半夜明月前。寒山颯颯雨,秋琴怜怜弦。一聞滌炎暑,再聽破昏煩。竟夕遂不寐,心體俱然。”(《松聲》)他汗歡養鶴,也偏愛那種閒然安處的意趣,他說:“人各有所好,物固無常宜。誰謂爾能舞,不如閒立時。”(《鶴》)真可謂“萬類之中,個個是佛'夕。“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一力一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一力一世界一切性水。 ”(《黃果斷際禪師宛陵錄》)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一, 14 三月 2011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