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几千年来,中华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习近平表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
中国书法正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书法正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作为特殊的文化形式,寄托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灵魂,对华人乃至全世界文化交流与经济繁荣、对构建和谐世界和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可持续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个没有艺术传承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文化枯竭而难以长远发展的民族。发展与推广中国书法艺术,就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引领下,树立起一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主动担当起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发展与推广中国书法艺术,更是满怀对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传承中华文明,开创一片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类艺术天地。
在经常参加书法活动或讲课时,常有友人发问,如何介绍书法?中国书法是什么?我很自豪地对他们说:“中国书法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中国书法艺术当中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中国宣纸,世界独有;兽毛作笔,松油为墨;黄河之泥,歙州山石,精雕为砚,举世无双。如果离开民族,抛弃传统,那么书写之物也许不能称之为书法,而仅是汉字罢了。
中国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约为殷商后期。中国书法与汉字同样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亦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汉字书法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书写艺术,同其它表音文字的装饰性书写性质截然不同,这使之富有极其厚重的历史内涵、思想深度、哲学价值、人文与艺术魅力。几千年来,对世界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圈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今,其影响更是遍布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乃至澳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书法则是汉字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化传播,尤其是有唐一代,通过书法,中国优秀的思想、制度、文化、艺术和科学得以传播世界各地,使中华文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的
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的。书法除有实用价值外,更多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写字不是书法,但书法一定是写字”。很多人认为写字就是书法,其言谬矣。以写字为依托,中国书法艺术表现出潇洒、飘逸、娇媚、厚重、端庄、雄伟等个性特征。诚然,书法与写字都要体现出美感,但美的境界有所区别。书法则是以艺术美为趋势而表达,感情、思想融入贯通其中,形成神思造化,冲破“法”并获得“意”来抒发感情。由此,字的气势神韵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陶冶人之性灵。写字则以实用为上,仅是一种无精神内涵地表现,因而表现出的美不是灵动的、活跃的。
书法艺术的表现,之所以能与观赏者产生感染、共鸣与对话,是因为书法艺术的技法,是一个成熟的系统。其包括执笔、用笔、结字、章法、以及书写工具的使用与灵活驾驭工具的方法。书法艺术不是纯粹的实际操作问题,还受书写者世界观、精神状态、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文字和文学的知识性、思想性,书法审美受到人的社会意识、世界观和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强烈制约,并具体影响着书法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和内在品格。因而,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成为书法艺术对于书写者的内在要求。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历经几千年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书法按照其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特有的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从河图洛书中仓颉造字,再到甲骨为书,金鼎作文汉字从原始的绘画图像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六书”。在汉字的表现形式上,具有笔画和结构象形,独体、方形竖式等多样化,十分生动。在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由钟鼎祭祀用途转向实际需要,汉字逐渐线条化、规范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柔和,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变得简练生动,规范后的字形结构逐渐离开图画的原形。
秦朝时期,李斯对篆加以改良,成为小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改良。后又因篆书书写不便,出现了隶书,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捺更加明显。隶书完成了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从而使汉字不仅在审美趋向上,获得了以字表意、传达情感的艺术效果;而且使汉字在应用功能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表现、欣赏的功能,并最终使艺术功能独立升华出来。使中国书法的美既属于视觉,同时又属于心灵,一点一画传达出书者的情性、流露出书者的心境。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承
中国书法的历史与民族特点,赋予了她自身的历史使命,孕育了中国文化载体的使命,承传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以甲骨文演变到石鼓文到金文(钟鼎文)演变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到东汉魏晋时代长草,至后来的楷书,行书,一直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自秦统一文字以来,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道路,对汉字的简化、整理及规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汉代,隶书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加快。由隶书到章草,再到唐代的狂草,唐代繁荣与开放的文化,使汉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隶书与草书结合形成楷书(真书),楷书与草书之间形成行书。书法的运用越来越书写流畅、用笔灵活,中国汉字的表现形式的日趋多样成熟。
中国的汉字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字不同,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字的风格,中国的汉字每一个都表达有内容,而且富有哲理性,形象浪漫而多彩,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克林顿曾说过:“美国的实力虽然超过中国100年,但美国却永远也没有中国一样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汉字文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文化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数文化先贤传承和发展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书法艺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书法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书法艺术瑰宝、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和文化的财富,我们需不负重任,在继承这个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辉煌。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说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瑰宝之一。中国书法犹如世界文化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中国书法有其独特的美学理论
中国书法魅力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涵养,渗透着包括儒家、道家、释家、法家等文化为背景的融合,有其自身独特的美学理论。
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有篆、隶、楷、行、草诸体,用笔方法,结构章法、笔法都不同,形成的艺术变化、视觉冲击和艺术美感也不同,加上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用兽毛制成毛笔、其柔软和弹性、书写的不确定性和蘸墨汁的多少,显现出浓、淡、干、湿、枯的处理效果都不同。
从审美的角度, 中国古代书法家通过不断对书法艺术的美学本质和应用进行理性思考和阐述,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了书法学习、实践、创作过程。古代具有美学价值的书法艺术理论主要包括“心画”理论、“意象”理论、“神采”理论、“尚法”、“尚意”、“气韵”理论、“取法乎上”等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涉及书法艺术多个层面的美学观点,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理论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理论基石上的产物,有着坚实的文化底蕴作支撑。
由于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文化精神内涵,使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能简单地只看技法、技巧等艺术因素,更要注重作品的文化和精神因素。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德,《世说新语》讲“百行以德为首”;《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庸》讲“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写字亦然。书法家要求德艺双馨,德高,作品的意境才高。
综合中国书法艺术,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是“国粹”,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习近平讲,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不仅为中国人民留下无数精湛的艺术珍品,也为世界文化发展和谐进步起到发扬光大的作用。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以优秀的精神文化、传播到海内外,成为世界的“国粹”。当今,中国书法家承载着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而且要承担新一代书法艺术家的历史重任。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便越是精髓。
中国书法根植于中华大地,集中华文化和文明于其中,"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通过中国书法便可看到中国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历史,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终将会走向灭亡。欧阳中石先生最近在课堂上又讲道“德则得也”,“崇德弘文”、“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那些妄自菲薄,否定或异化民族文化的现象,必将走向失败。中国书法的历史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先祖不断地进行文化创造和积淀的结果。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文/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