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0920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出错
  • 订阅数据加载错误。
Back 书法论坛
欢迎您, 游客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艺术家的最终任务不在于表现自己
(1 人正在阅读本页) (1) 个游客
  • 页码:
  • 1

话题: 艺术家的最终任务不在于表现自己

艺术家的最终任务不在于表现自己 12 年, 9 个月 之前 #666

  • sunny
  • 离线
  • Administrator
  • 帖子: 119
  • 声望: 0
我是信奉“书为心画”和“书如其人”这种艺术观念的。作者品格、境界的高下决定着作品的高下。刘熙载也说过:“写字者,写志也”。很难想象一个形容猥琐,格调低下的人能写出意境高远的作品来。书法艺术创作的本体是人,在一幅血肉丰满的书法作品中,人和书法哪里能分得开?

这是书法艺术一个伟大的传统。说起传统,有些人认为只有历史上的某个大家、某件作品才是传统、才是书法的正宗。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举个很简单的文学例子,你能说只有写《诗经》、写《史记》才是传统?或者说只有写李白、写杜甫、写曹雪芹才是传统?其实书法传统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物质形态的传统书法”,另一个是作为“观念形态的书法传统”。“传统书法以物质形态遗传和延续”,它可以观,可以摹,而观念形态的书法传统则隐存在物质文本的传统书法里,是“关于书法的一般概念和信仰的传统”,是一个变异着、增减着的观念体系。德国解释学学者伽达默尔对传统的阐述很通俗,他说:传统实际上就是很多文本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解释被理解,形成的一种效果。就是不断地加进去东西,加进去理解,加进去解释之后的东西。因此对于一个时代的书家而言,如何理解传统和学习传统就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书法艺术的遗传和延续的问题。

艺术是以区别而存在的。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但创新是一个人尽毕生精力探险的过程。创新不等于时尚和时髦,创新型的作品具有三大美学特征:拓展价值、不可替代和拒绝湮没。创新型的作品既要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而又要独特性的个人表达。作曲家黄安伦在谈及他那些闪烁着真理光芒而又独具风格的作品的创作经历时说过:“艺术家最终任务不在于表现自己”,而在于让渺小的个体与寰宇间永存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发生生命的联系,这样就可以“直通造物最恢宏的奥秘”。让“永恒之美”源源不断地为其创造性之汹涌洪流提供一条坚固的通道。我把这句话理解为艺术家对真、善、美的的不懈追求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拙、艺术个性生成的深情呼唤。

当代书法在空前繁荣的背后,其实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在名和利的双重诱惑下,尽管书法艺术的参与者日众,但它的内在的美的品质正在一步一步消失。在一个以书家明星化和以作品的商业价值作为衡量艺术品高下的时代背景下,有多少人能够坚守心中的艺术追求,自甘清贫和寂寞?又有多少人不无悲怆地与自己多年和坚守匆匆诀别,披上违心的外衣去迎合评委和消费者的口味,而将艺术良心抛却一旁?“如果他不选择你,你的文化就没有意义!”学术明星于丹如是说,我不知道她的这一说是出于激愤还是源自得意!

扯得有些离题了。说到底,书法艺术从来就只是个体的创造。一个有创造力的书家不计名利、以毕生的精力来完成其人格塑造和艺术追求,本身就是高度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当下书法秩序的挑战。我敬佩那些至今仍在书法艺术道路默默耕耘、不断求索的书家们,并为他们的坚守而喝采!
  • 页码:
  • 1
页面处理时间: 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