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03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书法论坛
欢迎您, 游客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重振“文人书法”是书法复兴的必由之路
(1 人正在阅读本页) (1) 个游客
  • 页码:
  • 1

话题: 重振“文人书法”是书法复兴的必由之路

重振“文人书法”是书法复兴的必由之路 13 年, 3 个月 之前 #118

  • xiaoniu
  • 离线
  • Gold Boarder
  • 自由,平等,人文
  • 帖子: 237
  • 声望: 0
编者按:讨论“文人书法”,旨在直面当今书坛。当今中国书坛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传统人文精神的衰落,是书法家学养的普遍缺失?一句话,是“文人书法”的式微。那么,“重振文人书法”是书法复兴的必由之路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位书家认真思考!

  有人说:当今书坛是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
  有人说:当今书坛是历史上罕见的衰落期。
  哪一种判断更符合现实?依我看,都有一定道理,都不尽全面,关键在于从哪一个角度看问题。
  如果论书法家协会权力之大、书法展览活动之多、书法评奖之重要、高校书法学科之系统、书法名家的交易活动之活跃,确乎是史无前例的,从这一角度而言,要说目前是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也没有错;如果论全社会整体书法水平之低下,书法家队伍良莠不齐之严重、文化学养和文人趣味之欠缺,书法展览和评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之浮躁、黑幕之丑陋,也确乎是史无前例的,从这一角度而言,称当今书坛为历史上罕见的衰落期,谅不为过。
  一言以蔽之,当今书坛最大的症结,是“文人”的稀缺和“文人书法”的式微。在如今“教授满街走,博导到处有”的情况下,为何竟说“文人”稀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文人”的定义。
  
  在中国古代,“文人”和“士人”是合二为一的。“士人”作为特定的精英社会群体,他们既是社会政治的参与者,又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者。仕途和艺途,在他们身上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士人”既要修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掌握必要的技能,更要保持强烈的道德意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书法既是他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又是抒发灵性、进行创作活动的“馀事”。
  如今,社会分工高度细化,“士人”阶层早已不复存在,“文人”也早已不是官场的后备力量。须知,领导干部知识化和大批知识分子从政,与古代的“士人”从政是两码事情。因为,“知识分子”不等于“文人”,即使是写文章的人也未必属于“文人”。“知识分子”是掌握专门知识技能并以此谋生的脑力劳动者,“文人”偏重于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方面有创造性和思想性的有著述的人,严格地说是具有人文情怀、独立人格和社会担当的社会精英。文人自有文人特有的性情、气质和襟怀。明确了这两点,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尽管当今社会知识分子已经遍及各行各业,从政者不但大都有大学毕业的学历,不少甚至有硕士生、博士生文凭,但是,他们未必是“文人”,“文人”依然稀如星凤。即使在书法家队伍中,真正的“文人”也并不多,更遑论“文人书法”。
  现在的书法家队伍中,最多的是两种人:“书法官僚”和“书法商人”。
  “书法官僚”是特定机制的产物。各级“书协”组织在轰轰烈烈的群众性书法运动中应运而生,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属于“群团”组织,但事实上却是半官方、甚至官方组织,其机构“衙门”色彩浓烈,由此而派生出“书法官僚”也不足为奇。在日益火爆的书画市场的刺激下,书法活动逐渐失去其抒写灵性、达情适意的纯粹性,而更多的受到了外在的利益的驱动。 大到“国展”,小到一些笔会活动,无不被纳入商业化运作的轨道,或者受到资助单位的左右,如何让书法多卖钱,也成了许多书法家的奋斗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书法商人”大行其道也不足为奇。
  相比之下,“文人书法家”和“文人书法”却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在于受“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影响,“读书种子”越来越稀少,“文人”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贫瘠。当社会终于摆脱动荡后,又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不少知识分子心态浮躁,整日为身外之物而奔忙,一些原本有望成为“文人”或“文人书法家”的人,也只能做一个“半吊子文人”,甚至成为“书法官僚”或“书法商人”。
  何谓文人?我们不妨拿杰出的“文人画”代表人物陈师曾为例。梁启超在陈师曾追悼会上说:“陈师曾在现在美术界,可称第一人。无论山水花草人物,皆能写出他的人格。”“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甚于日本之大震。”周作人对陈师曾的评价则是:“陈师曾的画世上已有定评,我们外行没有什么意见可说。在时间上他的画是上承吴昌硕,下接齐白石,却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为是有书卷气”。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两点:一是“人格”非常重要,在上乘的“文人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二是“书卷气”是高人一筹的关键点。由此可见,造就文人的最基本的要素,一条是人格的独立,无需依附,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灵性的自由和纯粹。另一条是扎实的学养,以及由此而自然流溢出的浓浓的书卷气。而这两条,恰恰是当今的书法家所欠缺的。
  最可怕的,是价值评判标准的失衡。“文人”自有“文人”的评判标准,最主要的评判标准不外乎人格和学问,而现在书坛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则是“地位”和“金钱”。谁在书法家协会占有一席之地,谁的书法水平必然“高”,润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谁卖字卖得热火,收入多,谁的书法地位必然高。在这种“官本位”和“钱本位”的双重作用下,“文人书法”走向式微,或许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如果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当代书法将深陷“书法泡沫”和“虚假繁荣”之中而难以自拔。
  话说回来,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长期以来,“官本位”和“钱本位”相对于“文人”的清高、清贫,肯定处于一种强势地位。问题在于,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必须要由一大批“文人”来传承。“文人”的使命,恰恰在于孤独的守望之中。在热热闹闹、众声喧哗的中国书坛,应该有一批固守书斋、耐得住寂寞的“文人书法家”,来传承中国书法的真谛。
  毫无疑问,只有“重振文人书法”,才是中国书法复兴的必由之路!
  • 页码:
  • 1
页面处理时间: 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