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03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书法论坛 论坛首页
欢迎您, 游客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书法热”还能“热”多久?
(1 人正在阅读本页) (1) 个游客
  • 页码:
  • 1

话题: “书法热”还能“热”多久?

“书法热”还能“热”多久? 12 年, 2 个月 之前 #678

  • sunny
  • 离线
  • Administrator
  • 帖子: 119
  • 声望: 0
常听到有人问:“书法热”还能“热”多久?

回答这一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厘清,“书法热”还能“热”多久与“书法”还能“热”多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问题。两者有相似之处,其内涵却大不一样。“书法热”是因“书法”而起的一种社会现象,“书法”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体现。毫无疑问,只要中国文化存在,“书法”就将同在,其生存和发展是持续的、久远的。“书法”是一条长河,已经流淌了数千年,源远流长,还将无尽止地流淌下去,对此我们丝毫用不着杞人忧天地担心它何时会断流或枯竭。而“书法热”则是河流之上的一段湍流、一道瀑布、一串浪花。如果问“书法”还能“热”多久,如同问“红旗还能打多久”,未免太过悲观,而问“书法热”还能“热”多久,则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我们尽可坦然面对。

就如同一条河流不可能长期存在“湍流”、永久“浪花”四溅、“瀑布”常悬一样,“书法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不可能是长期的,它只不过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罢了。我们姑且为“书法热”下一个定义: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为标志,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群众性的书法热潮,在一系列全国性大赛、大展的推波助澜下,在伴随商品经济而日渐活跃的艺术市场的刺激下,“书法热”得以持续升温,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众性社会文化现象。这样的概括未必准确,但几个“关键词”应该都涉及到了,这就是:书协组织、大赛大展、艺术市场、群众性活动。书协组织是推手,大赛大展是手段,艺术市场是目的,群众性活动是现象。明白了这一切,来分析“书法热”就会方便多了。我们不妨断言:“书法热”不会“热”太久了,“书法热”必然逐渐降温。

原因在于:一是既然“书法热”仅仅是书法长河中的一段湍流、一道瀑布、一片浪花,那么,长河总是有曲折、有起伏、有宽窄,真正波澜壮阔的江面,可能恰恰是见不到“湍流”、“瀑布”和“浪花”的。二是凡事有热有冷,过热了自然会降温,这符合辩证法的必然规律,既然称为“书法热”,自然会有“冷一冷”的时候。当然,“冷”和“热”是相对而言的,说不定现在还称不上“书法热”,真正的“热潮”还在后头,说不定现在确实太“热”了,但冷下来之后,又出现了新的“书法热”。何谓“热”,“热”度如何,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标准和感受。目前既然大家都在谈“书法热”,说明书法确乎比较热门,这大概是不争的事实。三是“书法热”的主要推手是书协组织,而书协早已日趋行政化、官僚化,以“行政手段”来推动某一项事业,固然能促进这一事业的大繁荣,但这种繁荣并不一定符合客观规律,并不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一旦外在的推动力发生某种变化,其“热度”自然受到影响。四是“艺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不可能持续膨胀、持续过热,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过热了就降温,过冷了就升温。银行一会儿加息、一会儿降息,股市有时暴涨、有时狂跌,就是最好的明证。“书法热”既然与市场经济相关,受其影响有时降点温也是必然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书法热”果真降温了,也未必是坏事。现在每每看到“国展冲刺班”、“国展强化班”之类,总觉得滑稽,似乎书法已经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场关乎书法家个人之间、省市区书协之间名誉与命运的“大决战”。这应该是“书法热”发热期的典型症状。什么时候不再把书法和大赛、大展紧紧捆绑在一起,不再把书法和金钱地位结合在一起,让书法回归到文化艺术的本来轨道,回归到达情适意的本来面目,那么,“书法热”看似“降温”,实则恰恰是“升温”了。当全民都不再把书法太当回事,包括不靠书法求名,不靠书法求利,不靠书法求官,只是写着有味道,好玩,快乐,那说明,书法确乎是真正普及了,“书法”之河,也已经到了汪洋一片、辽阔无涯的境地。

由此说来,我倒真有点盼望“书法热”降降温。不过我必须承认,我不是算命先生,掐不准何年何月“书法热”会“降”下来。或许,当大家都不关心是“热”是“冷”、是“升”是“降”,只是埋头写字,冷热与己无关的时候,说不定已经悄悄“降”下来了——我说的意思是温度适中,恢复常态。
  • 页码:
  • 1
页面处理时间: 0.0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