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0328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Error
  • Error loading feed data.
Back 书法论坛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国宝司母戊鼎将改名“后母戊鼎”
(1 viewing) (1) Guest
  • Page:
  • 1

TOPIC: 国宝司母戊鼎将改名“后母戊鼎”

国宝司母戊鼎将改名“后母戊鼎” 13 years ago #468

  • jiadakong
  • OFFLINE
  • Senior Boarder
  • Posts: 69
  • Karma: 0
国宝司母戊鼎将改名“后母戊鼎”

  3月底,位于国博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据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便对这件青铜器的名称提出了新的考释,但因中小学课本的广泛宣传,它的原名流传更为广泛…

Img279757178.jpg

司母戊鼎


  一直被称“司母戊鼎” 学术界对铭文提出新释意 国博官方表示 青铜厅开展后——
  青铜国宝 月底更名“后母戊鼎”
  3月底,位于国博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据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便对这件青铜器的名称提出了新的考释,但因中小学课本的广泛宣传,它的原名流传更为广泛。
  ●网友热议
  国宝姓“司”还是姓“后”?
  近日,央视《新闻30分》主播在播报一条文物新闻时,将“司母戊鼎”念成“后母戊鼎”。不少网友发出疑问:小学课本里都有介绍的国宝究竟姓司还是姓后?
  针对网友质疑,该栏目在官方微博中回应称,主播没有读错。
  随后,记者登录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发现,早在去年12月18日国博就曾作出回应。
  网站上介绍,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流传更为广泛。
  在官网的藏品介绍中,名为“后母戊鼎”的青铜大方鼎确为教科书上的“司母戊鼎”。
  ●国博回应
  国宝搬新家后将更名
  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司”是“后”的争议已经持续多年,由于后母戊鼎的名气远远没有司母戊鼎的名气大,所以一直难以改名。
  对此,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件国宝将入住国博青铜厅,入住“新家”的同时,它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展品的标牌和解说词都将改为“后母戊鼎”。
  3月底,青铜厅开展后,市民参观后母戊鼎时,会发现这件国博的镇馆之宝的标牌已经不再叫“司母戊鼎”。
  ●教委态度
  教育部正在修订教材
  上午,记者致电负责北京版中小学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总编室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知道此事,在教材修订的时候会考虑。教材的修改需要市教委等多部门协商。
  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修订都是由教育部相关部门来负责,目前教育部正在修订,如果涉及教材内容修改,教育部相关部门会考虑。
  ●背景资料
  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据中国文物网记载,司母戊鼎是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鼎腹内壁铸有铭文,旧说认为其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已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
  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来源:法制晚报 文/记者 韩旭 孟庆伟)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 鲁迅
Last Edit: 13 years ago by jiadakong.

“司母戊鼎”更名之思 - 杨雪梅 人民日报 13 years ago #530

  • dingbusan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读书解惑
  • Posts: 240
  • Karma: 1
“司母戊鼎”更名之思 - 杨雪梅 人民日报

national-museumof-china.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后,日前终于掀开面纱,开始对散客开放。同时,我们却要注意另一个细节:镇馆之宝“司母戊鼎”已悄然更名为“后母戊鼎”。

  对这件国之重器的传奇历史,许多人耳熟能详——1939年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一经出土便引来不法商贩和日本人的垂涎、几经波折斗智斗勇才留在了河南、在许多国宝迁往台湾时却因为其体态的“巨大”安然无恙地留在了大陆。

  “司母戊鼎”的命名,公认是郭沫若先生所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这一命名也获得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同。但后来也有文字学家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

  理论上,这两种解释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次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不过,部分学者虽然认同新的名称,但觉得改名成本较高,涉及问题多,所以持保留态度。对于大众来说,容易产生疑问的则是:这么一个国宝级文物名字变更,是否需要有一些程序?是否需要经过专家集体论证、权威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考古界,给文物定名有两种形式:一是文物发现后,召开学术座谈会,二是学者们在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公开讨论。在讨论后,达成共识,名称便被广泛采纳。换句话说,在很多时候,文物的命名并非要召开专门发布会。所以,国家博物馆重新开馆,对大鼎更名,也属正常。他们应该已经广泛征求考古学家特别是古文字学家的意见,才做更名决定的。

  尽管如此,对一个知名度非常之高的文物进行更名,还是应适当考虑大众的感受。业内人所共知,外界却未必知晓,国家的有关部门还是应及时做一些周全的解释工作,使改名避免引起误解、误读。

回复: “司母戊鼎”更名之思 - 杨雪梅 人民日报 13 years ago #533

  • jiadakong
  • OFFLINE
  • Senior Boarder
  • Posts: 69
  • Karma: 0

hou-mu-wu-ding.jpg

后母戊鼎在新国博首次向媒体和 嘉宾及志愿者开放

历时4年改扩建后,改名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后母戊鼎今天重新与观众见面。同时,《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等六大展览也一起免费开放。在此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天限量接待8000名观众,其中后母戊鼎所在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只接待800名观众。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 鲁迅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