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03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Error
  • Error loading feed data.
Back Forum Forum Home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论中国汉字在日语中的不可替代性 - 王福权
(1 viewing) (1) Guest
  • Page:
  • 1

TOPIC: 论中国汉字在日语中的不可替代性 - 王福权

论中国汉字在日语中的不可替代性 - 王福权 12 years, 9 months ago #616

  • dingbusan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读书解惑
  • Posts: 240
  • Karma: 1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不可替代性 - 王福权

中国汉字在日本背景

  中国汉字在日本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从明治维新到现在,日本的汉字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假名文字论,罗马文字论,汉字限制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要删除汉字的。战后,日本人则更多地立足于现实,汉字限制论成为日本文字政策的基本论调。直到现在也偶尔听到有主张废除汉字的言论,偶尔听到又说汉字无用的声音。通过以前大学四年日语本科的学习,我对日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作为一名书法研究生,对汉字和语言的认识又增长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就我理解的各个方面阐述一下汉字在日语中的作用极其独特的表现力。
  
一.从日本的文字和历史本质和社会经济看,废除了汉字,日本文化将受到巨大影响。

  1.日语汉字的音读和假名反映了日语的来源。万叶集起,平假名和片假名就开始出现了,(日本上册273页)日本汉字现在还保留着如“修行(syugyou)”吴音,“银行”ginnkou汉音,“行脚”annkya唐音的区别。这分别说明了这三个词汇的来源和这三个历史时期日本与中国是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的。

  2.日语中的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中日交流的证明和典范,我们应该充分地进行保护和利用。在古事记和万叶集中已经分别用了汉字1507字和2501字(日本上册271页)日本人的好学和创造性学习的成果也可以从日语中的汉字得到证明。比如;受験地獄、畑之类的和式汉语就证明了这一点,利用汉字的造字法创造的字如:就是充分的证明。去掉了汉字,变得很难理解不说,连中日交流的成果也一并抹杀了。

  3.去掉日语中的汉字改革的不单单是一种书写方式,把日语的本质给翻了个天,这种想法显然只看到了个表面,我们不管赞成这种说法的是什么主义,但是必须认识到去掉了汉字,日语竟变成纯粹的表音文字,失去了表意性。汉语词汇,和语词汇,外来语词汇的分类将被打乱,历史也将被慢慢忘却、由于日语本身发音单一,在没有汉字的情况下,不论是假名还是罗马字在日语的表达上都将难以胜任。一种文字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的合理性。汉字的优势在于他的表意功能,有音又有行,而且这种型不是欧美语系的抽象的形或者字根之类的东西。一个不认识的字,我们可能一眼就看得出他的含义甚至读音,这是汉字的优势。这里我想插一句,好多中国人不知道保存自己的文化,这是国人的悲哀,以至于汉字有多少内涵都不清楚,丢弃了好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好多人排斥中国文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4.去掉汉字,对日本历史的研究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不懂汉字,读不懂古代文献将会成为研究的最大障碍。更别提去研究《古今和歌集》和《风土记》之类的经典了。日语中的汉字标榜着中日邦交的历史。上古时代是汉字传入日本的时代,也是日本最早的时期,这一点就证明了汉字在日本整个文化的发展上是个源头(《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的研究》15页)。比如“博士”这类的词现在在日本还在广泛地应用。去掉汉字后,日本人将在也看不懂中国的文章,除非当成一门外语来学习。日语中的汉子是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桥梁,再不懂对方原因你的情况下也能理解文字的含义,去掉汉字后,这种优势也将消失。

  5.中国是日本的近亲,在经贸和文化上有着独特的关系,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种关系孩子进一步加强。随让从这一点上理解日语中的汉子的作用是牵强的,但是也不能说汉字与日本的经济社会之间没有互相影响。何况汉字是两国加深理解最好的桥梁和纽带。

二.从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角度上,汉字自身和其在日语中都有着先天的表达优势。

  1.汉字在表达含义上有着深刻的独创性和优越性。尤其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汉字的构成是按照传统的六书理论,这一点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表示动物的独体字几乎都是象形的“马、牛、羊”等,表示自然的独体字几乎都是象形的,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然后这些简单的独体字组合形成合体字。好多人认为中国汉字的构成主要是象形,实际上不是的,独体字大多数是象形字和指事字,“根据王筠的《说文释例》统计,在《说文解字》中的9353个汉字中,象形字有264个,只占3%多一点。此外还有形声字、假借字、会意字、转注字和指事字。在《说文解字》中80%左右是形声字,现代汉语的形声字占90%以上”(《篆书津梁》235、243页)。汉字不仅有形,还有音和义。这种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在呐喊总文字里还有呢?许多人看不出汉字的渊源,那是对汉字了解还不够深。当然了,汉字趋于简化也是不容易看出渊源的原因之一。在说文解字中大致可以看懂我们的老祖先的造字方法的奥妙。这种表达上的独创性正是它的优越性的所在。我们拿一个看不出来的字做一个实验。“猫”字是一个形声字,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反犬旁是代表动物的,来自于“犬”字。“苗”字在这里是表声的,因为猫就是喵喵地叫的。那么“苗”字又是怎么来的呢,“苗”从草从田,表示田里面的庄稼。而田字是个象形字,像田地之形。我们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汉字的来源。在一次给外国人讲授书法的过程中,一个外号叫猫的外国友人问我,汉字的”猫”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给他一讲他当时就记住了。世界上还有那种文字能够清晰地说明它的来源呢,恐怕只有汉字吧。

  2,在发音一致的情况下,有了汉字就行当于有了注解,读音的含义就一目了然。如果去掉汉字,出现了同音异义语恐怕就难以表达和理解了。日本的绕口令用罗马字kisya no kisya wa kisya de kisya su.完全不知所云。换成日语的假名きしゃのきしゃがきしゃにてきしゃす亦然不懂。而换成了汉字貴社の記者が汽車にて帰社す这种同音的含义就非常明了了。贵社、记者、汽车(日语表示火车)、贵社这几个单词的读音完全形同,没有汉字就几乎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在表达上就会产生混乱,难以理解。而在日语中表达没有出现混乱,就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汉字存在。汉字的构词法决定了那两个字连在一起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比如在日语中“正”字和“生”字都发sei的音,而在表达上正确不能写成生确,正字就不能用生字来代替,因为与“确”字的组合只有“正”字才发sei的音(日语汉字音读研究132页)。在现代日语中,据日本学者对《新明解国语辞典》的统计,在全书58431个词中,同音比例为35-36%(《日语汉字入门》118页)。所以可以想象日语中一旦去掉了汉字,那么多同音异义语解读起来将会多么难,日语将变得一团糟。

  3.汉字是表意文字,汉语是孤立语,日语是粘着语,欧美语属于屈折语(《日本语言》5页),这三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汉字的结构和作用决定了汉语的语法结构。不能拿欧美语言的某些标准来对比汉字,因为他们本身就能比较,一种语言必须放在他的文化的历史的背景中去考虑。我们在国内学外语很难,但是到了国外就很容易,这就是证明。同样也不能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日语中的汉字,相对于欧美人来说,学日语要掌握日语语法,同时要掌握汉字,可能觉得相对困难一些。但是这与日语本身的结构并不矛盾。只是汉语和日语的语法不同,汉语靠文字顺序来表达含义,而日语考一些表达语法结构的假名助词把这些汉字连接起来罢了。实际上学习日语是和汉语语法没有太大关系的。语言也不能这样比较。

  4.韩语在1444年经过改造形成了只有字母的文字。韩语可以做到,但是日语不能,为什么,这是由日语的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日语发音的单一决定了日语中同音异义语的数量。而这种容易造成的误解必须有汉字来弥补,只有汉字有这种功能。

三.从美学结构上看,消除汉字违背了对美的追求。

(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并且能在欣赏美的途中获得感官的愉悦。

古代的日本人选择了汉字作为表达手段的原因有一点就是汉字的美。汉字的外部形态是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是美的。外部形态的美由书法的各种体态构成、通过这种外部形态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感情表达等。汉字的内在美是因为她深刻的表意功能。“日本的国名就是圣德太子根据汉字的表意功能所起的。日代表太阳、本说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天皇的称呼。日本的人名地名等如果不使用汉字,这种内在的美感就是失去了。因为不知道究竟说的是什么含义,还要去猜。以日本人的名字ゆみ为例,听到这个读音的时候,可以理解出很多含义。“有未、由未、夕美等,这样也就容易造成误解,美感就全部丧失了。还是使用汉字“由美”来表达更好。”日本文化的大厦是以汉字做基础建成的,因此日语是离不开汉字的。

(二).假名文字的出现是日本女性地位上升的标志。

从书法的角度说汉字是男性的阳刚美的表现,而假名是女性阴柔美的表现。日语不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完美结合么?汉字在表达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两个字就可以组成一个新词。其他语言是做不到的。近代日语中汉字词汇占47.5%,几乎到一半了,如果这么多的词汇都用假名或者罗马字来表达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语用书法写出来本身就是带有阳刚和阴柔的中和美,如果删除了汉字,就只剩下纤细委婉的阴性美了,并且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美也会消失,到那时候会写汉字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最终消失。

(三)、一种语言不是要说,更要写,也就是说主要由视觉和听觉两种因素构成。

去掉了汉字,听觉上是没有变化、,但是视觉美却没有了。日语有着鲜明的节奏,是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之一。实际上一般人是不注意语言所具有的视觉美的,但是我会说,假名文字大部分都是圆的,而汉字的大部分都是方的假名的圆和汉字的方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节奏。在读的时候减少了视觉疲劳,让人感到很舒畅。这是中国汉字和西欧的文字都不具有的优点。废除了汉字日语就变成了视觉上单调的语言。在阅读的时侯看到了汉字就会立刻明白含义,比如阅读新闻看见了标题就什么都明白了。废除了汉字这种快速的阅读感给人的畅快也消失了。所有这些去掉汉字的想法都和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矛盾的。

四.从大众心理和日本国民的自身特点看,去掉汉字是一种盲目的想法。

1.日本人有着举世闻名的好学风气,别且很会学以致用。与很强的创造力。历史证明,哪一个国家强大,他们就学习哪一个国家的东西。昔日唐朝大盛,他们就派遣遣唐使和留学僧来学习唐朝文化。如今美国在世界上称霸,他们就在政治和军事等重大问题上走亲美路线,并有人主张用罗马字代替汉字和假名。“以越南为战场的中法战争中,清正规军在与法军之间的角逐中遭到了败绩,这一件事与日本内部废除汉字的言论是同时发生的”《近代过于批判》陈友多译。而到了现在,汉字还是没有被废除,这一点就证明了汉字在日语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是不因外部力量而动摇的。我们不能否定日本人的好学精神,但是我们也必须欧批评一切不合实际的言论和做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即将崭露头角,难道这样主张的人又回过头来重新主张学习汉字不成?跟风走是一种没有立场的行为,没有立足于日语的实际和国际发展的形势两个方面,所以要去掉汉字的想法是很错误的。
2.文字的改革相对是滞后的,不是那个权威的人说了明天就改了,也不是一下子就发现语言的弱点了马上就能改正。更何况是致命的弱点呢?如字典的修正,往往是因为大家先那么用了,用的习惯了,才被文字学家总结,才能做出很小的局部改动。很有可能在这个改动中只是简单地增加或者减少一个词汇或者一个旧的词汇衍生出新的含义。语言是人们的长期交流中形成的共识,不是说改就改的。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字不是简单的修改一项规则,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的心理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
3.从公共舆论学和大众心理的角度看,这回变革的惯性规律告诉我们只有深入民心的改革才能被民众所接受。“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必须以舆论为开路先锋,从而取得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观念一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它就具有影响和约束事件或事态发展的功能和力量。历史的社会革命、社会变革都是通过舆论传播来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的”《公共舆论学》207页。而只有争取的舆论才会被民众和历史所接受,现代日语已经深入民心,因而改革日本文字只能从很小的范围或在很小的程度上进行,从根本上取消汉字是不可能的。

五.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消除汉字的言论的失败证明了这种言论的错误性。

1.1866年前岛密上书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废除汉字。(《近代国语批判》103页,陈友多译)。但是现在日语中的汉字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此外,日本交通部曾不只一次地废除汉字改用拼音地名,后来经常出错,在不得已之下恢复了汉字的地位。历来出现的假名文字论、罗马文字论和各地废弃的汉字的言论等今天都没有得到应验,这都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无论在经济贸易还是在文化交流上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中国人感情上我也赞成日语里的汉字多一些好,这将为两国人民的交流提供莫大的便利,但是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就谈汉字多么好,对日语多么有用,我们对于学术必须没有偏见,客观地进行研究才可以对学术起促进作用,才有利于人类的进步。我们不能因为两国的语言关系很密切就对汉字进行大力提倡,也不能因为西欧的科技发达就提倡学习罗马字。从事实上讲,日语是基于汉字发展起来的,汉字在日语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从日本方面讲,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认为没有自己的文字,日语不正是日本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的独一无二的创造么?

六.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的驳论。

1.有人说日语在口语中汉字并没有写出来,为什么能够理解呢。汉字还是没有用!对此我想问,那一种国家的语言在说时还要写出来呢?听觉和视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怎么可以这样比较呢?在一种语言在我们的头脑里形成系统之前,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种反应,把听觉的记忆和语言本身以及生活联系起来。熟练成自然,这也是不会写字的人能用语言口语的原因。
2.有人说日语中间有假名,假名对限制汉字数量起到了作用,那么假名就可以完全取代汉字。这一言论实际上是夸大了假名的作用而忽视了汉字的作用。在日语中假名起着标记汉字读音、连接词语和表示语法构成的作用。而汉字正是日语表示含义的最小单元,也可以叫语素。如果语素没了又怎么完整的表达含义呢?

3.有人说汉字是日语里同音异义语的罪魁祸首,是日语难理解的根源,消除汉字就能消除同音词语的迷茫性。我想问汉字同音字多了,迷惑了么?没有。日语里同音异义语,同音词多的真正原因是日语发音一造成的,并非是汉字的弱点。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去掉汉字没有了义符,只是空空的假名,同音词那麽多能不迷惑么?去掉汉字反而更难理解日语了。

4.日语课里学过文言文一直的说法,有人因此把文言文不一致的原因归结给文字,我想问,哪一个国家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完全一致的呢?既然一致,为什么还叫口语和书面语呢?

5.有人说熟认汉字很难,打字机和电脑、文字处理器都很难对汉字进行联想输入,这都是汉字的弱点。我想问一问,汉字才多少个?康熙字典中不过几千个,儿现在英文词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输入词汇句子相对有难点,自然有同音字多的原因,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是软件不够先进呢?

6.有人说会写汉字的人变少了,能写出汉字的数量也少了,写出的错别字增多了,这就是说日语汉字的弱点。那我想说如果没有文字设备,是不是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呢?肯定会的。键盘上都是英文字母,写英语的自然不会忘了但是其他语言的话,电脑会有一定得提示,这样就增加了人的惰性。我们都知道,脑子越用越灵活。

7.有人说日语里没有日本任自己的东西,不是真正的国语应该吧汉字去掉,或者罗马字比用汉字好。也不想以想用罗马诹就是日本的东西?假名难道就和汉字没有关系?荒唐!汉字被日本化创造了假名,创造了和式汉字,创造了日语。这不正是日本色彩的东西么?

后记

总之,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去分析和论证学术性的东西,不能带有感情色彩,也不能片面看问题。即使有缺点我么也应该正眼去面对,不能掩盖缺点而忽视或错过更有价值的东西。有时候故意掩盖缺点反而成了东施效替。现代日语里的“常用汉字虽然受到限定只有1945个,加上人名不过才2111个,然而汉字肩负着记录日语,记录日本文化的重要职责,尽管现在西方的外来语的片段越来越多,但寖透日本社会深层次的汉字文化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社会与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离开汉字,仅以假名或罗马文化是无法完善表现日语的,这一点历史事实可以证明。(《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的研究》96页)”

所以,日语里汉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学书津梁》赵宏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的研究》刘元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一辑,杨宜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公共舆论学》程世寿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日语汉字音读研究》成春友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日语汉字入门》李先瑞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近代国语批判》小森杨一著陈又友多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日本》上册大森和夫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日本语言》徐一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本经济》冯昭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荣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王福权
Tel.:15210716925
Mail: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海淀区105号
邮编:100048
Last Edit: 12 years, 9 months ago by dingbusan.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