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0328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Forum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 Page:
  • 1

TOPIC: 书法的守正创新与正大气象

书法的守正创新与正大气象 13 years, 1 month ago #397

  • xiaoniu
  • OFFLINE
  • Gold Boarder
  • 自由,平等,人文
  • Posts: 237
  • Karma: 0

《中国书画报》
  在国际艺术文化领域有一个奇怪的文化跨国传播现象:印度电影绝不西化而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却受到西方的尊敬和青睐,成为当今世界多种电影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日本电影半“和”半“洋”———和魂洋外,被美国人看成是半瓶子水,但起码还有半瓶水;中国电影追逐全盘西化,结果被美国人看成是邯郸学步、不成派别、几无可取之处。这个文化传播和接受的跨国例证值得那些全盘西化的书法家深思!

  一、当代书法必须走出抄袭西方误区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创新

  一个人没有文化会轻飘飘,一个国家没有文化会危机降临;一个人或国家如果文化沉沦,丧失灵魂的深度,则是最危险的。在我看来,书法在走出西化误区和自我创生中有四种形态:原创性、创新性、标新性和无新性。

  其一是“原创性”,是跨时代的首创,其新异性将影响后世千百年。

“原创”有四个特征:一、它具有经典指向,只有原创的才可能是经典;二、它会历久弥新,人们总是能从中找到新的和符合当下的文化精神资源;三、文化软实力能量巨大,不仅在一个狭小的专业领域有影响,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领域有重大影响;四、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它是“神品”、神来之笔,不可多得,不可端倪。王羲之微醺书写《兰亭序》,等他酒醒了再写一次却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这就是“原创性”的不可复制性!总之,经典必是“原创”;“原创”横跨多个领域,具有爆发性的能量,不可端倪、不可超越。

  其二是“创新性”。

它可以“半创”、“四分之一创”,甚至是“微创”也可以。它与成为史载、成为经典的“原创”不同,它会被历史记一笔———创意新颖,人们会为它的新奇而感动;具有一定的当代影响,大抵只能红三两年,其影响超越不了这个时代。

  其三“标新性”

其标志是成为“事件”,发现什么“吃香”,什么成潮流、成气候,就去参与其中,进而标新立异,哪怕各领风骚三五天。这里顺便提醒一下,有的学者在电视作秀上再往前迈半步,也会成为一个“事件”,但那不是一个真正学者的生存态度。唯新是求的结果是被更新的超越和取代,所以它是短暂的。用周星驰的话来说,“原创性”如果给一个时间是一万年,“创新性”给一个时间是几十年,那么“标新性”则是三五天。

  其四是“无新性”。无新可言,无新可创,这类作品是生命力还没有发出就胎死腹中,此不赘述。

  中国历史上对书画有两套评价体系:一种是按宋徽宗提出的“神”、“妙”、“逸”、“能”四品排列,一种是按明清文人的“逸”、“神”、“妙”、“能”四品排列。我仍坚持“神品”为第一品,因为“神品”呈现天地大道,不可端倪!近代以来的书画家,有不少仅在“逸”、“能”二品上下工夫,一些末流书家纷纷做“各领风骚三五天”的事情。如果当代书法家都这么做,那么中国艺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就将被悬搁。

  在中国新世纪的书法创新上,我强调守正创新之路,即在“正”的上面求“新”,其所表现出的基本美学特征是“正大气象”。所谓“正”,是强调对中国书法传统精神的把握;所谓“大”,意在标举大气磅礴的雄浑书风。这当然有别于时下书法的小巧之风(追求小风格、小趣味、小噱头)。可以说,标举正大气象和正大书风对21世纪中国书法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我注意到,中国书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原创性”消失了,人们今天热衷于把握“创新性”、“标新性”。我们知道,草书的创造和其他书体不一样,其形式更需要在完美之中升华出一种精神冲击力。没有这种生命的激情、磅礴的超越性,写出的作品往往是面目呆板。我经常看到一些作品非常做作,人为痕迹太重,很少有自然天成的境界。我喜欢那类充满天趣才情、大气盘旋的作品,喜欢那种“大书法”、“大境界”、“大气象”。无论哪种形式,哪怕是手札、小斗方,都可以体现出一种“大气象”,都能令人感受到那种大美学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大”,一方面表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正”———正宗、本源、根本,另一方面是创新的力度大。一般的创新,可以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添了一砖一瓦。而具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其中或可以看出“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铎),或可以看出唐代张旭、怀素、孙过庭,清代傅山,以及近代于右任的某些笔画结构和精神元素,甚或可以看出草书以外的书法元素。王羲之当年也是杂取诸家而自成一家。他看过大江南北诸家法帖和碑文,而后开创了新体。创新先要守正,只有守正才能创新。林散之五六十岁时字还不够火候儿,到60岁后才有人书俱老的大气象。可以说,只有将书法的阳刚之美、长虹之气中体现的文化性和精神超越性放到首位,进而从书法形式美中能够看到书法后面的学问和人格,才能开始进入真正创新的序列,而绝非拿一支秃笔横涂竖抹就可称为创新。守正创新注重临写与创作的辩证关系,提倡在临写中创、在创中临写、在对传统的延续中创新。以经典为依托,以经典作为书法的广阔地基和坚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创造,乃是真创新!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