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03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Error
  • Error loading feed data.
Back Forum Forum Home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20世纪西方流行文化中的中国人
(1 viewing) (1) Guest
  • Page:
  • 1

TOPIC: 20世纪西方流行文化中的中国人

20世纪西方流行文化中的中国人 13 years, 1 month ago #403

  • dingbusan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读书解惑
  • Posts: 240
  • Karma: 1

2012_poster.jpg

《2012》西方人眼中隐含的嘲讽

自上世纪初起,一种符号化的形象便一直笼罩在中国观众头上。无论是相对正面的角色陈查理,还是邪恶化身的傅满洲,抑或是神秘的“龙女”、美艳的“中国娃娃” 们,都曾是邪恶、蛊惑的代名词,也由此给中国人带来了长久的“被侮辱”的感受。这种感受一直萦绕,以至于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如今的《木乃伊3》里,制片方以神秘的秦始皇陵作为噱头,充满了西方对秦始皇陵的好奇,仍被认为是“侮辱”
据可查阅的历史,黄柳霜(Anna May Wong)应该是最早出现在外国电影中的中国影星,也是最早大红大紫的华人演员。1919年,年仅14岁的她已初登银幕,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一直活跃在欧美电影中。然而,尽管她试图摆脱,但始终只能出演深入人心的“妓女”、“龙女”、“女奴”角色。

某种程度上说,黄柳霜的成功也奠定了长时间里中国女性在外国人中的形象—暴露、神秘、美艳、魅惑的China Doll或生活在底层的女性,以至于1937年,被中国官方认为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部用现实手法认真描写中国的重要影片”(《大众电影》2004年第13期)—根据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获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地》—选角时弃用了当时呼声很高的黄柳霜,而选择了应届奥斯卡影后Luise Rainer饰演电影中的中国女子阿兰。也因此,黄柳霜希望为国效力被宋美龄拒绝,理由是,黄柳霜代表的是只有洗衣店、餐馆老板、黑帮和苦力组成的旧中国人形象。

可想而知,当1943年,“蒋夫人”宋美龄出现在美国国会,以落落大方的姿态和纯正典雅的英文发表演说,对习惯了“龙女”的西方人来说,是多么震撼的颠覆。中国女性在外国电影中的形象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有缓慢的改善—被注入更多内涵,然而始终难脱神秘脆弱的印象。上世纪初,“中国男性的代表”则是两个体型正好相反的虚构角色—侦探陈查理(Charlie Chan)和“世上最邪恶的角色”傅满洲(Dr.Fu Manchu)—他们也是西方流行文化中最著名的中国角色。

傅满洲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的虚构人物。1875年,傅满洲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医生》中首次出现:他瘦高、秃头,倒竖着长眉,面目阴险狰狞,走路没有声音,举手投足都暗示着阴谋与危险,是“黄祸”的拟人化形象;他在唐人街苦心建立一个随时准备颠覆西方世界的黑暗帝国。傅满洲被14次搬上银幕,号称世上最邪恶的角色,当时被认为是“中国人奸诈取巧的绝佳象征”。

相对银幕上那么多形容猥琐、性情邪恶的中国人形象来说,陈查理应该是第一个被正面描写的华人主角。尽管他体型肥胖,缺乏男子气概,说着蹩脚的英语,将“孔夫子说”挂在嘴边,而且事实上戏份不多—但在一个难以接受华人在“洗衣房”、“黑社会”、“劳工”等之外身份的时代,陈查理算是相当前卫。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陈查理被4家电影公司49次搬上银幕,是好莱坞银幕上为数不多的正派的中国人形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陈查理这一角色从未让华人担纲,而是起用从容貌到举止都酷似中国人的瑞典人华纳·夏能。至今,陈查理仍是美国最著名的中国男人之一,英文“Confucius says”(孔夫子说)也一直流传。

那之后的几十年里,无论是《美国往事》里的鸦片馆,还是唐人街黑帮扎堆的酒楼,或是出镜率极高的偷渡者和“Made in China”,也都依然带有或多或少的歧视成分。那些年代,当然无法企及如今这个刘玉玲可以在美国主流电视剧演杂志总发行人的年代,然而Lucy Liu(刘玉玲)成功进入主流阶层的背后,正是无数Charlie Chan和Anna May Wong们的奋斗。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08 seconds